關于對人機交互未來發展的看法
作者:電容式觸摸屏時間:2014-03-06 來源:工控中國
北京時間03月06日消息,中國觸摸屏網訊,1、從“專家界面”到“人本界面”
本文來自:http://www.267910.com/hmi/news/focus/201403/06-28401.html
“專家界面”主要流行于20世紀50年代到上個世紀末,它主要通過作業控制及交互命令語言,實現人與機器之間的交互。這種界面,是一種需要培訓之后才能使用的機器界面,操作它的人,必須是計算機方面的專家,普通人不通過專業的學習,很難實現相關操作。在“專家界面”向“人本界面”的過渡中,出現了“X 窗口界面”,即標準圖形化用戶界面(GUI)。它是由麻省理工學院于80年代開發的。它主要是通過控制鼠標器和鍵盤,操作具有下拉菜單、在屏按鈕、卷動條和為運行不同應用的重疊窗口界面,實現各種功能。從20 世紀末到目前,人們就一直在大量使用 X 窗口界面,如 Apple Macintosh、Microsoft Windows 等。研究者之所以開發“人本界面”,初衷是為了克服傳統人機界面上的固有缺陷,使交互過程更加友好。他們通過研究認知科學規律,結合人類的心智特點,在指出當前界面設計中弊端的同時,形成新的人機交互思路。“人本界面”將“以人為本”作為人機關系的理想狀態,主要體現在界面及軟硬件技術上的具體設計原則和實現方法,代表著交互的未來。
——基于“人本界面”理念的現實設計:可穿戴“虛擬交互”系統
目前,德國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全新的可移動、可穿戴“虛擬交互”系統,這一系統能夠通過視覺存貯設備將視覺信號轉換為命令,有望取代鍵盤和顯示器。這種設備是一個小型的、穿在身體上的電腦,其攝像頭能捕捉到手部運動,通過轉換對應的命令執行。人們以用手在空中畫出各種圖形,系統便可立即將動作轉化成各種指令。不久的將來,通過眼球運動便可連接網絡獲知各種信息,通過憑空畫幾個數字就能撥打電話、聯系親友,通過手指抖動就可以鍵盤輸入,動動嘴皮就能進行聲波消費等等。未來,類似的“擬人式”交互將無處不在,而一切也將因此變的美妙無比。
2、從“人機交互”到“人人交互”
人機交互,本質上是人與機器的互動與交流,交互關系主要體現在界面設計及各種操作之中。人與人千差萬別,機器的種類也是多如牛毛,如何確保任何人與任何計算機之間的順暢交流?這就需要一種語言。這種語言需要從機器出發,一步一步靠近自然語言,最終成為人類語言的一部分,為每個人所理解、所使用。隨著人機之間語言障礙的破除,人與各種設備之間的距離縮短,人機交互也將趨于無形,而代替人機交互的,將是逐漸增強的人與人之間更加現實的交互。它的出現,將使人借助機器與外界交流的距離趨于零,也使機器真正演變為人的一種外在“器官”。在交互關系轉換背景下,人們對各種交互技術的探討,也從對產品的設計、定位已逐漸從使用層面,深入到心理、情感、行為等層面,而探討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新形式,則成為交互領域的新課題。
3、從“人適應機器”到“機器滿足人”
在“人適應機器”的時代,機器僅僅是人的工具,由于它無法理解人的需求,需要人適應機器的使用方式。在“機器滿足人”的時代,機器成為人“身體”的一部分,體現出人類對各種技術工具的運用,已經達到主客關系互換的境界。未來的交互設備,將極大滿足人的各種需求,人將成為機器真正的主人,智能化的機器成為人的一部分,而不只是一種外在于人身體的物品。人機交互的三種視“界”:大、小、無人機交互經歷了大、小、無三種視“界”,可穿戴設備所代表的交互形式,是交互逐漸趨于無形的體現,未來的交互將實現“睜眼便是全世界,機器就是我身體”的終極智能夢想。以 PC 為代表的大視“界”觀,給人們帶來“桌面”式的人機互動體驗,滿足了人“靜待”獲取信息的需求。大視“界”,具有直觀、清晰的特點,能夠滿足人們在工作、學習等固定時間段使用,但是卻無法滿足人離開“桌面”后處理信息的需求。以手機、平板為代表的小視“界”觀,帶來了“助理”式的人機交互體驗,滿足了人“行動”獲取信息的需求。小視“界”具有便攜、智能的特點,它解決了人在移動中的使用需求,但由于仍外在于身體,這些設備還是無法在某些特定情境下使用。以可穿戴設備為代表的無視“界”觀,則帶來“肢體”式的人機交互體驗,滿足了人“隨意”獲取信息的需求。它不僅具有大小視“界”所具有的特點,而且能讓設備隨身而動、如同無形。
人機交互的最新進展:
以可穿戴設備為代表在當下所有的現實交互設備中,可穿戴設備是最符合人機交互前沿理念、最能代表交互方式的進化趨勢、最能體現人機交互關系轉換需求的設備。各種可穿戴式備所提供的功能,也體現了人機交互朝向“輕交互”發展的趨勢。隨著聲波、手勢、體感等交互形式的出現,以往只是面向普通人的設備,未來將逐漸惠及老年人、殘疾人等行動不便人群,甚至動物?纱┐魉鶐淼慕换プ兏,不僅體現在適用群體的增加,而且體現在使用場景的極大擴展,幫助用戶充分利用更多碎片化時間。由于手表或眼鏡這些設備,一般都是貼身佩戴,使用時間遠超其他設備,使用場景也更復雜,其中能夠實現的交互方式也更為智能化、人性化、自然化。例如在人們游泳、騎車和爬山時,就可以實現聲控“語音”操縱、感“振動”提醒、手勢“行為”控制等現實交互。隨著融合功能更豐富的可穿戴設備出現,未來交互將變得更自然、更頻繁、更廣泛。人機交互的進化方向:以人為本、自然互動、適合身體PC、手機、可穿戴設備是人機交互在信息時代各個發展階段的代表性產品,作為繼承者,可穿戴設備將是“人本界面”一展身手的好機會。人機交互三種視“界”觀,則不同程度地滿足了人與機器互動、通過機器觀察外界、實現更深層溝通的三種需求。這三種具有代表性的交互“視”界,未來必將以最貼近人、最簡單化、最具人性的無視“界”為發展主流,而可穿戴設備即是這一趨勢的代表。人機交互進化到可穿戴設備這個階段,是人與機器互動的必然結果。不論哪一種交互方式,都為其今后的進化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資源,它們不存在高下優劣,只有適合不適合,因為人的需求永遠是多元化的、多層面的、多視“界”的。人機交互,不論這人是何人、這機器是哪一類設備,都在朝著一個方向前進——一種以人為本的、自然互動的、適合身體的交互。
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,每日一條微信新聞,涵蓋觸摸屏材料、觸摸屏設備、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,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。關注辦法:微信公眾號“i51touch”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,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